getImage

 魔鬼的叢林一書實在精彩,大西洋月刊形容這本書比狄更斯和左拉更動人,更有說服力一點也不為過,翻開首頁閱讀地一行字之後便深深被吸引。原文書名叢林””The Jungle”完全道盡主角喬治的心路歷程,以及社會狀況,的確如叢林般有美好吸引人的地方但卻處處充滿危險,危機隨處可見,時刻發生。

  擁有美國夢似乎是各個民族不約而同的默契,主角喬治大老遠歷經千辛萬苦帶著老小來到芝加哥,對他們來說美國仍是個陌生的名詞,只聽說有人到了芝加哥生活過得還不錯便排除萬難來到這地方。剛開始喬治的樂觀、衝勁很令人感動,來自立陶宛的他雖與當地有語言隔閡但甚麼都阻擋不了喬治的懷抱夢想的動力,有工作有收入是生存的首要目標,屠宰場工作環境險距,以現在標準來看根本是一個不適合人工作的場所,為了收入為了生存,喬治與家人得到工作時彷彿得到大禮般開心,喬治思想單純嗎?不是的,在當下在那一個時空背景,有工作,也有能力工作是老天給的天大福分。工廠裡的每個人都像喬治這樣開心嗎?沒有,工廠裡的每個人也許當初跟喬治一樣一度擁有夢想與希望,這些盼望每過一天便一絲一絲地被拔除,心中只剩下憤怒、怨恨,最後如不停被灌氣的氣球般在一瞬間爆炸。

  生活總是要往前行,喬治開始學英文,長時間工作之後下班後參加免費課程,目的是想知道工會的會議討論內容。有一段時間他失去工作遊蕩街頭,在求職不易的時代跟他一樣無工作沒東西吃的人很多,因緣際會他在一間旅館展開新生活有了新工作,也有機會參與社會運動,這時許多人酗酒已放棄一切,但喬治的心中抱持著希望,他過著與眾人截然不同的日子,這是他想要的生活。

  在作者厄普頓.辛克萊筆下魔鬼的森林一書以生動的婚禮開始,其實是屬於窮人的熱鬧婚禮,再以激昂的芝加哥選戰結束。作者的文字讓人彷彿聽見那音階不準的小提琴聲或是選舉期間慨激昂的民眾吶喊。屠宰場的描述也是讓人身歷其境,牛隻豬隻的聲音、工人們的表情、血流成河的地面、被化學藥劑侵蝕的雨鞋等等。

  這本書是腐敗工廠與社會制度的最佳寫照,也是人民爭取自身權益的紀實,社會的不公一直都存在,跟喬治一樣經歷各式各樣不順利依舊追求真理正義?抑或與書中談及的大眾一般酗酒麻痺自我苟且度日?這個議題值得深思。

書籍資訊:

書名:魔鬼的叢林

原文書名:The Jungle

出版:柿子文化

 

arrow
arrow

    PA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